中元节是“破日“ 牢记祭祖3个禁忌

今年中元节和往常真的不太一样。人们一提到“破日”,总是悄声细语,说这一天不是什么好日子,再加个满月夜,心里也有些发紧。连空气都好像闷着一股淡淡的檀香,这时候,谁都不敢马虎。就算不信这些讲究,很多规矩还是该守的。

有人问,为什么偏偏说这天要注意三件事?吃的,走的,说的话,都有门道。其实想想也简单,人都怕惹麻烦,这天更是怕。吃也不是不能吃,可东西还没摆好先人还没来,伸手抢吃的那不是给自己惹事吗?

有的老人说,小时候谁家桌上的贡品出锅香得很,但还要等上一会,等长辈点了香烛,对祖先鞠个躬,才能动手。不让偷吃,倒不全是怪罪孩子,天热东西容易坏,谁偷吃了说不准第二天肚子疼。

也有的说,吃祭品等于和祖先“抢口粮”,老祖宗没吃着你先吃了,听着都别扭。可讲出来,除了规矩,还有点意思,大家等到最后一起分,多少还有点仪式感吧。不只是菜,还讲究一股气氛。

路上的讲究难躲

这“施孤”的规矩,有多少人真懂?街边小巷,谁没见过人烧纸钱,地上堆着水果糕点。小孩子一路蹦哒,有家长还得提醒,别踩,千万别碰。

踩了会怎样?说出来也怪吓人:踩碎了那是人家好不容易等了一年的东西,没准就得罪了无主的灵魂,一年都不顺。其实不管信不信,踩一脚,灰尘扑腾,鞋底带着脏东西回家,倒是真麻烦。

有一天晚上,街道拐角就是三两堆灰烬。黑灯瞎火的,脚下不留神,滑一脚不说,还有点烫脚。怪不得大人小孩都避着绕道走。

但有时忍不住也奇怪,在城市里烧纸的不多了,可在老社区还是能看见。是不是太迷信?其实就是图个心安罢了。别人家的规矩,自己绕开点,就是给大家都省事。

说话怎么也要顾忌

这天最含糊的一桩事,怕的就是嘴上的一个“鬼”字。平时说没什么,到了节日里,谁都不肯冒这个险。老一辈眼神一飘,抬手让你闭嘴。

不说“鬼”,其实和心里害怕差不多。气氛本来就安静,突然谁大声讲点吓人的,晚上都要多想两遍。还有些不吉利的话也不说,“完了”“见鬼了”,这天最好谁都别挂嘴边。

老人还常提醒,夜里出门,听见有人叫你,能不回头就别回。不是都信替身的说法,只是夜路走多了,也不想自找麻烦。管它是真是假,自己舒坦、家人放心就行。

逢节必有鸭子

鸭子的事,谁家没听过?这个日子里,饭桌上没鸭子总觉得缺点什么。有人嫌麻烦,有的人家一定要做,清炖也行,红烧也行。

吃鸭,最直接的理由——鸭和“压”谐音,吃了能压住不顺。这么说虽然玄乎,不过夏天确实最肥的就是鸭子,这会吃刚刚好。鸭肉凉快,天热吃能消火,家里老人总念叨,吃了鸭子不容易生病。

还有的地方讲究把鸭杀了,保佑祖先过奈何桥的时候有人“坐车”。听着像老掉牙的故事,但谁都当回事,年年都做。鸭子全身也都能用,鸭血、鸭杂都不扔,全家人聊着天吃着饭,一下子把一年铺满了烟火气。

大人也吃,孩子也吃,桌上还剩点都要分完,说能沾点祖辈的福分。院子里飘着鸭汤的香,大家围一桌慢慢嚼,多少和别的节日不一样,气氛安静。

再说一句,鸭子外卖买来的比不过家里现做的,做熟了送去祖先那儿,连心情都不一样。老家吃鸭子的讲究,那是几辈人传下来的法子,不是随便弄几道菜就了事。

绕远点,多点理解

各家守的规矩尽管不一样,有些人的地方七月十四过,有的非得七月十五才正儿八经。这些日子里,邻居谁家在门口烧纸,就算自己不参加,也没人去嘲笑。大人带着小孩早早回家,没事不往外跑,也算是守点“安稳”。

还有人问,这么多规定,是不是太烦琐?站在外面瞧也许没那么神秘,不过想想也有点道理。大夏天孩子爱闹腾,不踩地上的东西,是给自己和别人多留点方便。说话收敛一点,顺着气氛,该安静就安静,有什么不好?

每个人多少有些怕,遇见这种节日,有点讲究反而让人心里有数。也许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传统,就是家里老人总唠叨怕你忘了。

禁忌背后都是细节

别看这些不吃不踩不说,真盯着看不过就是给人定些规矩,让这一日子变得特别。不吃,是防坏肚子,也算对先人的点头。供品摆在那儿没人敢先动,像小时候大人说的,新娘还没切蛋糕谁都不能先吃一块。

不踩也不过是怕脏怕滑伤了自己,顺便绕开,他人心里安稳,自己也没什么亏。多少算是生活智慧混在一起的礼数。

说话避忌,不全是迷信,有时候更是照顾身边的人的情绪。大家都不乐意听着晦气的话,节日说话平和些,好像空气也轻了点。至于祖先在不在听,大人们总要叮嘱两句,心安理得。

还有那么多人觉得这些习惯没什么意思,但习惯就是这么一点点留下来的,少了哪一项,都觉得不踏实。

席间讲究,全家一起

家家户户中元这天忙活一天,炒菜、煮汤,香气溢出来,谁家窗户也不怎么关。这些饭菜最后都得齐齐整整摆出来,给祖先送餐。

等烧完香、磕完头,家里长辈说“可以了”,一家人才动筷子。给老人分一碗最肥的鸭肉,小孩端上一块糕点,气氛变得安稳。

吃到可能还剩下一点烧纸的钱灰,大家收拾收拾,天也黑下来了。这天里做多少准备,为的不过就是心里少点牵挂。

有人唠叨

还有好事的年轻人不信这些,说都是哄吓小孩。可看着自己长大的那条巷子里,老老少少还是会做这些事。规矩讲不出道理,往往就是大家都爱这么过。等自己有了孩子,嘴上嫌弃手上却照做。

不像别的节日热闹,今天来得安静,但也有点团圆滋味。鸭汤煮得沸腾的时候,有人往地上多看一眼,是不是老祖宗真的在看着?

一个规矩接一个故事,每年都不会少。大人小时候听话照做,轮到自己也是一样叮嘱别人。年年待在家里也没觉得烦,倒像是一种安稳。

不吃、不踩、不说,不过是想让这天跟别的日子不一样。老人在,年轻人在,小孩在,老一代传到新一代,这条线好像断不了。

就是这么一天,简单又重复,却总能让人觉得心头亮着暖意。至于规矩是不是得一直守下去,谁也说不准。只是这一年一度的节日,没它还真觉得不对劲。